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間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間臟的傳變規律

間臟是中醫五行學說中用來描述疾病傳變規律的一個概念。根據五行學說,人體內的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。當某一臟器發生病變時,會影響到其他臟器,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症。而間臟的傳變規律則是指疾病由母臟傳子臟,不傳所勝之臟,而傳於所生之臟。

具體來說,間臟的傳變規律如下:

  1. 母臟與子臟:間臟的傳變是一種母子相傳的關係。母臟是指先病變的臟器,子臟是指後病變的臟器。

  2. 相生相剋:間臟的傳變是一種相生相剋的關係。根據五行學說,心為木,肝為火,脾為土,肺為金,腎為水。母臟和子臟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。

  3. 循環往復:間臟的傳變是一種循環往復的關係。當疾病傳到最後一個臟器時,又會回到最初的臟器,形成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。

根據間臟的傳變規律,中醫臨床診療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的發展規律,並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。瞭解間臟的傳變規律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疾病的相關臟器,以及根據相生相剋的關係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。因此,間臟的傳變規律在中醫臨床診療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
間臟的傳變規律表格

下表是間臟傳變規律的具體表述:

母臟 子臟

透過這個表格,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疾病間臟的傳變關係。例如,心病容易傳到脾,脾病容易傳到肺,肺病容易傳到腎,腎病容易傳到肝,肝病容易傳到心。這樣的瞭解能夠幫助中醫醫生更好地診斷疾病,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。

總結來說,間臟的傳變規律是中醫五行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,也是中醫臨床診療的重要依據。通過瞭解間臟的傳變規律,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的發展規律,從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