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間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間甚」詳解

「間甚」為中醫辨證論治之重要概念,源自《素問·標本病傳論》,用以描述疾病輕重與兼證多寡之關係,並指導臨床治療策略之抉擇。

一、字義與經典詮釋
「間」指病情較輕,然伴隨之兼證(次要症狀或併發證候)較為繁多;「甚」則指病情深重,但兼證相對簡少。王冰於《黃帝內經素問注》中進一步闡釋:「間」為「多」,意指症狀表現雖多,然病勢輕淺易治;「甚」為「少」,謂症狀雖少,卻病機深重難癒。此二者反映疾病表裡虛實之動態變化。

二、病機與辨證要點

  1. 「間者」病機特徵
    多見於外感初期或臟腑輕度失調,正氣未大傷而邪氣散漫。如風寒表證兼見咳嗽、鼻塞、頭身疼痛等多種症狀,然整體機能未衰,脈象多浮而有力。此時病位較淺,邪正交爭於表,故證候雖繁複卻易解。
  2. 「甚者」病機特徵
    常見於內傷重證或邪氣深入,正氣耗損而病勢集中。如少陰病之「但欲寐」,症狀單一卻反映心腎陽衰;或溫病熱入營血,僅見神昏譫語而少有他證,實為邪陷陰分之危候。此類證候雖簡,卻需警惕臟腑根本受損。

三、治療法則:「並行」與「獨行」
《內經》提出「間者並行,甚者獨行」之治則,體現中醫「標本緩急」的辨治智慧:

  • 「並行」:適用於「間」證,因兼證多而病機相對單純,可標本兼治。如太陽中風證用桂枝湯,既解表邪(本),又調和營衛(標),多方兼顧。
  • 「獨行」:針對「甚」證,因病情深重,當集中藥力直攻主證。如陽明腑實之「痞滿燥實」,徑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,不雜他藥,免傷正氣。

四、與其他辨證概念之關聯

  1. 與「標本」關係:「間甚」可視為標本理論之延伸。「間者」多屬標急(如外感兼證),「甚者」多屬本急(如臟腑衰敗)。
  2. 與「合病併病」區別:合病指多經同病,併病為一經未癒傳他經,均側重病位;「間甚」則強調病情輕重與症狀多寡之辯證關係。

五、臨床應用舉隅

  • 「間」證案例:患者惡寒發熱(主證),兼頭痛、汗出、鼻鳴(兼證),屬太陽中風之「間」證,以桂枝湯調和營衛,諸證並治。
  • 「甚」證案例:熱病後期見「脈微細、四肢厥逆」(主證),無明顯兼證,屬少陰寒化之「甚」證,急投四逆湯回陽救逆,不取旁顧。

此概念至今仍指導中醫臨床,尤其在複雜病證中,協助醫者判斷治療重心,體現「治病求本」之核心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