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堅者耎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堅者耎之

「堅者耎之」為中醫治療學重要術語,首見於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,屬「治病求本」原則下的具體治法。其核心思想在於針對體內堅硬結聚之病理產物,施以軟堅散結之法,使堅硬者轉為柔軟,進而消散。此治法廣泛應用於癥瘕積聚、痰核瘰癧等病證,體現中醫「以柔克剛」的治療智慧。

理論基礎

  1. 病因病機
    堅硬結聚多因氣滯、血瘀、痰凝等病理因素長期膠結所致。如《靈樞·百病始生》云:「凝血蘊裏而不散,津液澀滲,著而不去,而積皆成矣。」指出瘀血與痰濕互結,久則形成堅硬有形之積。
  2. 治則淵源
    《內經》提出「堅者削之」「結者散之」等原則,而「堅者耎之」更強調通過藥物特性軟化堅結,如牡蠣、鱉甲等質重鹹寒之品,既能消癥,又可避免攻伐太過。

臨床應用

  1. 癥積痞塊

    • 腹中瘀血癥積:常見脅下硬滿、疼痛拒按,方如《金匱要略》之「鱉甲煎丸」,以鱉甲軟堅散結,配合桃仁、蟅蟲活血化瘀,適用於瘧母、肝脾腫大等證。
    • 婦人癥瘕:如子宮肌瘤、卵巢囊腫,常用桂枝茯苓丸加牡蠣、海藻,取「鹹能軟堅」之效。
  2. 痰核瘰癧

    • 頸部淋巴結結核(瘰癧)或甲狀腺結節,傳統方劑如《醫學心悟》「消瘰丸」(玄參、貝母、牡蠣),以清熱化痰、軟堅散結為主,現代亦用於良性甲狀腺腫大。
  3. 其他堅結病證

    • 石淋(泌尿系結石):以金錢草、海金沙等利尿通淋,輔以雞內金化石軟堅。
    • 癭瘤(甲狀腺腫):配合昆布、海帶等富含碘質藥物,增強軟堅消癭之效。

常用藥物與配伍

  • 礦物介類:如牡蠣、鱉甲、龜板,質重沉降,擅入陰分軟堅。
  • 鹹味藥物:如海藻、昆布,依《素問》「鹹先入腎」「軟堅散結」理論選用。
  • 活血化痰藥:配伍三棱、莪朮破血,或浙貝母、半夏化痰,以標本兼治。

與其他治則的區別

  • 與「堅者削之」之異:後者側重峻猛攻逐(如大黃䗪蟲丸),而「耎之」更重緩消漸散。
  • 與「結者散之」之同:均針對有形結聚,但「散之」廣義包含行氣解鬱(如柴胡疏肝散),「耎之」則專指軟化堅結。

此治法深刻反映中醫「因勢利導」的辨證思維,臨床須結合患者體質與病勢深淺,靈活調配攻補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