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堅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堅陰
堅陰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主要涵蓋兩大範疇:
-
平相火,固腎陰
此治法源於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所載:「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。」腎主封藏,若相火妄動、腎氣不固,可導致陰精外泄,如夢遺、滑精等症。此時需以苦寒之品降泄相火,同時固護腎陰。- 代表方藥:封髓丹(黃柏、砂仁、炙甘草)。方中黃柏苦寒沉降,直入腎經以清瀉相火;砂仁辛溫醒脾,防苦寒傷胃;炙甘草調和諸藥,共奏「苦以堅陰」之效。
-
清熱瀉火法之一
溫病學派拓展「堅陰」概念,用於熱伏陰分的病機。如葉桂《三時伏氣外感篇》指出,寒邪深伏化熱,熱邪潛藏於陰分時,需以苦寒藥物直清裡熱,兼護陰液。- 代表方藥:黃芩湯(黃芩、芍藥、甘草、大棗)。黃芩苦寒清熱,芍藥酸斂護陰,體現「苦味堅陰」之理,適用於熱痢或伏熱傷陰之證。
理論基礎
堅陰法的核心在於「苦寒瀉火以存陰」。中醫認為,苦味屬陰,性多寒涼,既能清泄火熱,又可固護陰液,尤其適用於陰虛火旺或熱邪傷陰之候。此治法與「存陰」「養陰」相輔相成,但更側重於通過瀉火間接達到固陰目的,體現中醫「祛邪以安正」的辨證思維。
臨床應用延伸
除上述經典方劑外,如知柏地黃丸(知母、黃柏配伍滋陰藥)、大補陰丸等,亦融合「堅陰」理念,用於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、盜汗等症,進一步豐富其治療範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