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假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假令,又稱假令病法,是宋代太醫局對醫生的考試方法之一。考官會假擬某種疾病的證候和表現特點,令被試者作出診斷並確定治療方法,以考核其實際診治能力。
假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。唐代太醫局曾經設立“假病房”,用來模擬臨床環境,讓醫生在模擬的病房中診治患者。到了宋代,假令病法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正式的考試方法。
假令病法的考試內容包括兩部分:一是辨證論治,二是處方用藥。在辨證論治部分,考官會假擬某種疾病的證候和表現特點,令被試者作出診斷並確定治療方法。在處方用藥部分,考官會給出某種疾病的處方,令被試者根據自己的診斷,修改處方中的藥物和劑量。
假令病法的考試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,可以有效地考核醫生的臨床診治能力。因此,假令病法在宋代太醫局的醫生考試中一直沿用到了明清時期。
以下是《太醫院直諸科考試法》中關於假令病法的記載:
“假令病法,以醫生之才識,試其診斷處方之能否。令醫生診視病人,辨其證候,以定其病名,處方用藥,以治其病。其診斷處方,若有差失,則黜之。”
由此可見,假令病法是一種非常嚴格的考試方法。如果醫生的診斷和處方有任何差錯,就會被淘汰。
假令病法對後世的醫學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明清時期,很多醫學院校都採用了假令病法的考試方法。到了近代,假令病法逐漸被淘汰,但其精髓仍然被保留了下來。今天,很多醫學院校仍然會在臨床實習中模擬臨床環境,讓學生在模擬的病房中診治患者。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假令病法的一種延續。
假令病法是中國古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它對後世的醫學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今天,我們仍然可以從假令病法中學到很多東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