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鼻菌
鼻菌為中醫病名,其涵義可分為兩類:
- 鼻息肉之別稱
鼻菌與「鼻息肉」相通,屬鼻腔內增生之良性腫塊。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肺脾功能失調,濕濁內蘊,上結鼻竅所致。肺主氣,開竅於鼻,若肺氣壅滯,或脾虛濕盛,痰濕凝滯鼻道,日久可形成息肉。臨床可見鼻塞、嗅覺減退、涕多黏稠等症,嚴重者息肉阻塞鼻道,影響呼吸。 - 鼻道惡性腫瘤
鼻菌亦指鼻腔或鼻竅內之惡性腫瘤,屬「岩症」(中醫對惡性腫瘤之泛稱)範疇。此類病症多因正氣虛損,毒邪內聚,氣血瘀滯而成。患者常見鼻衄、鼻塞日漸加重、頭痛、面頰腫脹,或見頸部惡核(淋巴結腫大)。中醫辨證多與熱毒蘊結、痰瘀互結、肝肺鬱火等病機相關,病情深重者,可耗傷氣陰,纏綿難癒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- 肺脾濕熱:鼻息肉多與肺脾相關,治宜清肺健脾、化濕散結,常用辛夷清肺飲、瀉白散加減。
- 痰瘀毒聚:惡性腫瘤多屬本虛標實,初期或可清熱解毒、化痰散瘀,後期需扶正祛邪,方選黃連解毒湯、西黃丸等,並佐以益氣養陰之品。
古籍記載
《外科正宗》提及鼻息肉「由肺氣不清,風濕鬱滯而成」,而《醫宗金鑒》則論及鼻菌惡變之症,強調「毒積深結,形如菌狀」,反映中醫對鼻腔腫物良性、惡性之區分早有認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