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賈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賈粲
賈粲,南北朝時期北魏醫官,生卒年不詳,籍貫酒泉(今屬甘肅)。約於宣武帝末年(515年前後)入仕內廷,擔任內侍之職,後因醫術精湛,獲授「嘗藥典禦」一職,專司宮廷醫藥事務,負責藥劑調配與御用方劑的監製。
職務與醫學背景
北魏時期,「嘗藥典禦」為宮廷重要醫職,隸屬太醫系統,主要職責包括檢驗藥材品質、調配君臣佐使方劑,並確保皇室用藥安全。賈粲任職期間,正值南北朝醫藥交流頻繁之際,其醫學理論可能融合當時流行的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,並受西域與中原藥學交互影響。
中醫藥學貢獻
- 方劑調配:
賈粲身為嘗藥典禦,需精通方劑學,尤其重視藥物配伍與劑量權衡。北魏宮廷用藥多涉及補益、解毒類方劑,如「五石散」等寒食散類藥物盛行於當時,其職務可能涉及此類方劑的改良與臨床應用。 - 藥材鑒別:
南北朝時期藥材來源多元,西域與江南藥材經絲路與漕運匯集北方。賈粲需掌握藥性辨識技術,如「形、色、氣、味」四診法,以確保貢藥品質,並可能參與《本草經集注》等藥典的實踐應用。 - 脈診與調養:
據北魏醫政制度,內侍醫官需兼通脈學與調養術。賈粲或擅長「三部九候」脈法,結合當時流行的道家導引術,為皇室成員制定個人化療程,體現「治未病」思想。
歷史定位
賈粲雖未留下個人著作,但其職務反映北魏宮廷醫學的嚴謹性,且為南北朝醫藥制度的重要實踐者。其生平亦見證了胡漢醫學交融的時代背景,對後世隋唐太醫署制度的完善具有承先啟後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