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鼻疽,病名。系指鼻柱壅腫,兩竅不通,焮痛等病證。出《證治準繩.雜病》。本病多由太陰肺經風熱及上焦鬱火所致。治宜清熱解毒,方用銀花甘草湯加減。因憂思內傷而致者,應固護肺脾。
鼻疽,又稱鼻癰,是一種發生於鼻部的癰腫性疾病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肺經風熱、上焦鬱火有關。臨床表現為鼻柱腫脹、疼痛,鼻塞流膿,甚至可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口乾等全身症狀。
治療鼻疽,應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銀花甘草湯、牛黃解毒丸等。若患者因憂思內傷而致鼻疽,則應在清熱解毒的基礎上,配合補益肺脾之法。
下面,我們將通過幾個典型病例,來詳細了解鼻疽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。
病例一
患者,男,25歲。患者自訴鼻塞流膿,鼻柱腫脹疼痛,發熱頭痛,口乾口苦,大便乾結,小便黃赤。舌紅,苔黃,脈弦數。
此患者的症狀符合鼻疽的臨床表現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肺經風熱、上焦鬱火有關。治療上,可用銀花甘草湯加減。方中銀花、連翹清熱解毒,甘草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。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
病例二
患者,女,30歲。患者自訴鼻塞流膿,鼻柱腫脹疼痛,心煩易怒,失眠多夢,大便乾結,小便黃赤。舌紅,苔黃,脈弦滑。
此患者的症狀符合鼻疽的臨床表現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憂思內傷、肝鬱化火有關。治療上,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方中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清熱瀉火,柴胡疏肝解郁,當歸補血和營。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
病例三
患者,男,40歲。患者自訴鼻塞流膿,鼻柱腫脹疼痛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腰膝酸軟,舌淡,苔白,脈沉弱。
此患者的症狀符合鼻疽的臨床表現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脾腎陽虛有關。治療上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。方中黃芪、党參、白朮補益脾氣,甘草健脾益氣,生薑、大棗調和脾胃。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
以上三個病例,分別說明了鼻疽的不同發病原因和臨床表現。在治療上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