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胛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胛緣穴
胛緣穴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《醫學綱目》,其定位於背部,當肩胛骨內緣上下兩端盡處,左右共四穴。此穴鄰近肩胛骨內側緣,上穴接近肩胛岡內側端,下穴則靠近肩胛骨下角內側,屬局部取穴之要點。
解剖與經絡
胛緣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區域之交會處,周邊布有頸橫動脈分支及肋間動脈後支,為氣血輸布之樞紐。神經分佈則以肩胛背神經(屬臂叢分支)及胸神經後支為主,與肩背部運動及感覺功能密切相關。
主治功能
中醫認為,胛緣穴具有疏經活絡、散寒祛濕之效,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:
- 肩胛神經痛:因氣血瘀滯或風寒侵襲所致之肩背痹痛,刺灸此穴可通調局部經氣。
- 肩胛風濕痛:風寒濕邪客於經筋,引發肩胛區酸重冷痛,配合艾灸能溫散寒濕。
- 經絡拘急:手太陽小腸經「出肩解,繞肩胛」,此穴可緩解肩胛內緣筋脈攣急。
刺灸方法
- 針刺:向外沿皮刺約1寸,手法宜平補平瀉,得氣後留針15-20分鐘。
- 艾灸:以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適用於寒證及虛性痛症。
配伍應用
臨床常配合鄰近腧穴以增強療效,如:
- 配伍天宗穴、秉風穴,加強疏解肩背風邪。
- 配合後谿穴(手太陽小腸經輸穴),遠近相配,通調經脈氣血。
胛緣穴雖非十二正經腧穴,然其位處肩胛要區,於治療肩背局部病症中具獨特價值,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的取穴原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