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甲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甲疽,中醫病名,發於爪甲之癰疽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五。又名嵌甲、嵌指。巢氏認為:「甲疽之狀,瘡皮厚甲錯剝起是也。其瘡亦癢痛,常欲抓搔之汁出。其初,皆是風邪析於血氣所生,而里亦有蟲。」或因穿小鞋使甲生長而侵入肉,使氣血阻遏不通;或因剪甲而傷肌感染。久則甲旁焮腫痛癢,破潰時浸黃水,或膿出,治不得當則胬肉漸起高突,疼痛難忍,觸之更甚。治參癰疽條。外治宜剔甲即可治愈,若潰爛難愈者,可外用烏倍散敷貼,若流膿不止,可按一般之潰瘍治療。《馮氏錦囊秘錄》卷十九稱甲疽為脫疽

甲疽,又名嵌甲、嵌指,是一種發生在指甲或趾甲上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甲旁焮腫、疼痛、癢,甲下有膿液或血水,嚴重者可導致甲脫落。甲疽的發病原因有多種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

1、穿小鞋:穿小鞋會使腳趾受到擠壓,導致甲板向內生長,從而嵌入肉中,引起甲疽。 2、剪甲不當:剪甲過短或剪甲過深,會損傷甲床,導致甲床感染,引起甲疽。 3、外傷:外傷導致甲床損傷,也可能引起甲疽。 4、糖尿病:糖尿病患者由於免疫力低下,更容易發生甲疽。

甲疽的治療方法包括:

1、剔甲:輕度甲疽可以通過剔甲來治療。 2、外用藥物:中醫常用烏倍散外敷來治療甲疽。 3、手術治療:嚴重甲疽需要手術治療。

甲疽的預防方法包括:

1、穿合適的鞋子。 2、剪甲要適度,不要剪得太短或太深。 3、避免外傷。 4、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,提高免疫力。

甲疽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甲脫落,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甲疽的症狀,應儘早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