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頰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頰疔,又稱面疔,是指生於面頰部位的疔瘡。其發病部位多在顴骨尖高處,皮膚紅腫,疼痛劇烈,局部有硬結,並可出現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、便秘等。
頰疔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、內蘊痰濕有關。外感風熱,侵襲肌膚,蘊結肌表,可導致面頰部位疔瘡發作;內蘊痰濕,阻遏氣機,可導致面頰部位疔瘡發作。
頰疔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面頰部位紅腫、疼痛劇烈,局部有硬結,並可出現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、便秘等。
頰疔的診斷主要根據其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及體徵進行診斷。
頰疔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選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,或外用紫雲膏、黃連膏等消腫止痛的中藥膏藥。
頰疔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
-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逗留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不熬夜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如果出現面頰部位紅腫、疼痛劇烈,局部有硬結,並伴有全身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