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頰車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頰車骨
頰車骨,又稱「牙釣」、「下腭骨」,即現代解剖學所稱之「下頜骨」,為頭面部重要骨骼之一。在中醫學理論中,頰車骨不僅是構成口腔框架的結構,更與經絡循行、氣血運行及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
中醫理論中的頰車骨
- 經絡所屬:
頰車骨所在區域為足陽明胃經所過之處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胃足陽明之脈……下循鼻外,入上齒中,還出挾口,環唇,下交承漿,卻循頤後下廉,出大迎,循頰車,上耳前。」故頰車骨與胃經氣血輸布息息相關,其功能異常可能反映脾胃失調。 -
生理功能:
- 主司咀嚼:頰車骨與上頜骨相合,構成口腔主架,參與咀嚼運動,助脾胃運化水穀。
- 連繫舌本:下頜骨內側附著舌骨肌群,與舌體相連,影響言語及吞咽功能,中醫認為「舌為心之苗」,故頰車骨間接與心神相關。
- 容納齒根:下頜骨承載下排牙齒,中醫稱齒為「骨之餘」,腎主骨,故頰車骨亦與腎氣盛衰有關。
-
病理表現:
- 外傷或脫臼:頰車骨關節(下頜關節)若受外力或開合不當,可致「落架風」(下頜脫臼),多因肝腎不足、筋脈弛緩或外邪侵襲所致。
- 氣血瘀滯:頰車部腫痛、牙關緊閉,常見於「痄腮」(流行性腮腺炎)或風熱上攻,與少陽經、陽明經鬱熱有關。
- 齒搖骨萎:腎虛髓虧時,可致頰車骨疏鬆、牙齒鬆動,反映「腎不生髓」之象。
古籍記載
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提及:「頰車骨,即下牙床骨也,尾形如鉤,上控於曲頰之環。」說明其解剖特徵與關節聯動機制。另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陽明主面」,頰車骨作為陽明經所過之部,其病變常與胃腸積熱或氣血不足相涉。
與臟腑關聯
頰車骨功能正常與否,可反映多臟腑狀態:
- 胃:陽明經氣血充盈,則頰車咀嚼有力;胃火熾盛則易見牙齦腫痛、頜脹。
- 腎:腎精虧虛時,頰車骨失養,可致牙齒早脫、下頜萎弱。
- 肝:肝主筋,下頜關節開合有度賴肝血濡養,若肝風內動或血虛筋急,可致牙關緊閉或顫動。
綜觀之,頰車骨在中醫體系中不僅為局部骨骼,更是經絡氣血與臟腑功能的外在表現之一,其診治需結合整體辨證,探究根本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