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背包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背包生

病證名,指產兒臍帶繞頸之現象,屬中醫婦科難產範疇。此名見載於《張氏醫通·卷十》,描述胎兒娩出時,因轉身動作使臍帶纏繞頸項,致胞衣牽絆難下,俗稱「背包生」。其成因與胎兒體位轉動、臍帶過長或胎動異常相關,可歸類於「礙產」之一種。

中醫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,分娩過程需氣血暢行、胞宮開合有序。若胎兒轉動時臍帶纏繞頸部,氣血運行受阻,胞衣不下,則成此證。《醫通》提及處置之法,主張輕柔推回胎兒,鬆解臍帶後再行娩出,避免強拉致傷。此手法體現中醫「順勢而為」之治療原則,強調外力介入需符合生理自然之勢。

與礙產之關聯
「礙產」泛指產程受物理阻礙之證,除背包生外,亦包含臍帶繞肩、纏足等情形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等古籍進一步指出,此類難產多因「氣血失和,胎轉不順」,可配合針灸或藥物調理產婦氣機,如服用「催生飲」助氣血下行。然背包生之處理首重手法解結,與其他礙產證候略有差異。

歷史文獻補充
清代《傅青主女科》亦論及臍帶異常所致難產,雖未直指「背包生」之名,但提出「順胎湯」等方劑以調暢胎氣,預防產程滯礙。此類記載反映古代醫家對產科解剖細節之觀察,並結合氣血理論進行辨證干預。

綜上,背包生作為中醫產科特殊病證,凸顯傳統醫學對分娩機轉的細緻認識,其處置融合手法與理論,具臨床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