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痂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痂癩,病名。指皮膚上所生之結瘡痂癩病。見《金匱要略.水氣病脈證並治》。內有:「……身體為癢,癢為泄風,久為痂癩。」症見初起在皮膚上出現邊緣清楚的紅色或淺色斑疹。繼則形成環狀斑片樣,身有汗瘡腥臭。久之可致肌肉萎縮,骨骼變形。該條病相當於結核樣麻風。
痂癩的病因病機,主要由於風邪外襲,侵犯肌膚,或因脾虛濕盛,肌膚失養,或因血虛風燥,肌膚失潤,均可導致皮膚出現結痂癩。
痂癩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皮膚出現結痂癩。初起時,皮膚上出現邊緣清楚的紅色或淺色斑疹,逐漸形成環狀斑片樣,表面覆蓋有黃色痂皮,有時可出現糜爛、滲出。
2.身有汗瘡腥臭。患者常常伴有汗瘡,汗瘡有腥臭味。
3.肌肉萎縮,骨骼變形。久病可導致肌肉萎縮,骨骼變形。
痂癩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養血潤燥為主。可選用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清熱解毒藥;桃仁、紅花、丹參等活血化瘀藥;當歸、白芍、川芎等養血潤燥藥。
痂癩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1.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患者。
2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3.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食物。
4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刺激。
痂癩是一種慢性皮膚病,病程較長,治療較為困難。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,並注意日常護理,以免病情加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