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痂是一種中醫名詞,指的是傷口或瘡口表面上形成的硬狀塊物,在傷口或瘡口癒合後會自行脫落。根據《靈樞.經脈》的記載,手太陽之別處生出的痂疥通常相對較小,狀態類似指頭上的痂。

痂的形成是由於傷口或瘡口在癒合過程中,皮膚細胞增生,形成了一層痂皮。痂皮主要由死皮細胞、白血球、細菌等物質組成,它能保護傷口,防止感染。一旦傷口癒合,痂皮會自行脫落。但如果痂皮過厚,或者傷口感染,就需要用藥物或手術來清除痂皮。

根據形成原因和特點,痂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:

  1. 血痂:由血液凝固而成的痂皮。
  2. 膿痂:由膿液和壞死組織形成的痂皮。
  3. 脂痂:由皮脂和汗液混合形成的痂皮。
  4. 水痂:由水分和滲出液形成的痂皮。
  5. 鱗痂:由鱗屑和皮膚碎屑形成的痂皮。

痂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其種類和嚴重程度。輕微的痂皮可以通過保濕、清潔和消毒來促進癒合。如果痂皮較厚,或者傷口感染,就可能需要用藥物或手術來清除痂皮。

痂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1. 避免受傷。
  2. 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。
  3. 如果傷口感染,要及時就醫。

總結來說,痂是傷口癒合的正常現象,但如果痂皮過厚,或者傷口感染,就需要用藥物或手術來清除痂皮。因此,如果有傷口,需要注意做好護理,避免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