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家火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家火丹

家火丹為中醫兒科病名,屬丹毒之一類,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九,特指發於小兒腋下及兩膀(上臂外側)之丹毒。其病機多因胎毒內蘊,或外感風熱邪毒,搏於血分,鬱蒸肌表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胎毒內蘊:母體熱毒遺於胎兒,蘊結血分,發為丹毒。
  2. 外感風熱:小兒腠理疏薄,風熱邪毒乘虛侵襲,與血相搏,滯於經絡,發於肌膚。
  3. 血熱鬱滯:熱毒熾盛,迫血妄行,外發為赤腫焮熱之症。

臨床表現

家火丹初起即見腋下及兩膀上皮膚焮紅腫脹,邊界清晰,觸之灼熱,可伴輕度疼痛或瘙癢。若熱毒熾盛,則可蔓延成片,甚則起泡潰爛。

治法

內治

清熱涼血解毒為主,可選用:

  • 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加減,瀉火解毒。
  • 犀角地黃湯(水牛角代犀角、生地黃、赤芍、牡丹皮),涼血散瘀。
  • 若兼風熱表證,可配合銀翹散疏風清熱。

外治

  1. 梓木白皮蓼葉散:取梓木白皮90克、蓼葉90克,燒灰研細,以雞子白調敷患處。梓木皮性涼,能清熱解毒;蓼葉散瘀消腫;雞子白潤膚斂瘡,共奏清熱消腫之效。
  2. 青黛散:青黛、黃柏、石膏等分研末,麻油調塗,適用於紅腫熱痛明顯者。

相關鑑別

家火丹需與其他丹毒相區別:

  • 赤遊丹:發無定處,遊走全身。
  • 天火丹:多發於頭面,赤腫如雲片。
    家火丹病位固定,以腋下及兩膀為特徵,治療需注重局部與整體結合,清解熱毒為要。

(註:本文所述治法方藥,需依具體證候辨證施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