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夾竹桃中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夾竹桃中毒(中醫證治析要)

夾竹桃,古稱「柳葉桃」,其花葉雖具觀賞之效,然全株含劇毒,中醫典籍歸類為「大毒之品」。其性味苦寒,具強心、利尿、散瘀之效,傳統偶用於癥瘕積聚、水腫實證,然用量極微,且須經特殊炮製。若誤服過量或未經恰當處理,則易發「夾竹桃中毒」,其證候機理與救治,中醫獨具論述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夾竹桃毒性峻烈,其苦寒之性直入心、肝、脾胃諸經。過量攝入後,毒邪內攻,首傷心陽,擾亂神明,繼而克伐脾胃,導致氣機逆亂,升降失司。若毒邪深陷,更可耗竭真陰真陽,終致「脫證」危候。

臨床證候

  1. 初期(毒犯上焦):頭痛眩暈、胸悶心悸,伴噁心嘔吐,此為毒邪上擾清竅,胃氣上逆所致。
  2. 中期(毒蘊中焦):腹痛如絞、泄瀉無度,或見譫語煩躁,乃毒熱內熾,脾胃運化崩壞之象。
  3. 危重期(毒陷厥陰):肢冷汗出、脈微欲絕,或見結代促脈(心律失常),此為心陽暴脫、陰陽離決之危證。

中醫治法

  1. 急則治標

    • 湧吐排毒:適用於毒物初入胃脘,神志尚清者,可予瓜蒂散或鹽湯探吐,務使邪有出路。
    • 瀉下解毒:以承氣類方(如大黃、玄明粉)通腑泄濁,導毒從下而解。
    • 清心開竅:若見神昏譫語,可選安宮牛黃丸、紫雪丹等,清熱解毒、醒神開竅。
  2. 固本救逆

    • 回陽固脫:四肢厥逆、脈微者,急投四逆湯或參附湯,峻補元陽。
    • 益陰復脈:若兼陰液耗傷,可予生脈散加減,益氣養陰復脈。

藥毒辨析

夾竹桃之毒,中醫歸因於其「大苦大寒,峻瀉心火」之性,然其毒性成分(如強心苷類)與人體氣血相搏,反致「心氣渙散」。故古訓強調「用毒如用兵」,非經驗者不可輕試。歷代本草如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亦警示:「柳葉桃,性悍而毒,惟外用可療瘡,內服必慎之。」

附:古籍論述

《嶺南採藥錄》載其「能墮胎、殺蟲,然服之令人吐利不止」;《南方草木狀》則謂「誤食之,心痛欲死」。可見古人早識其毒性峻烈,臨證當以「解毒扶正」為綱,結合時醫之法,方克全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