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夾擠分骨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夾擠分骨法

夾擠分骨法為現代中醫骨傷科整復手法之一,屬中西醫結合所歸納之「新正骨八法」中的重要技術。此法主要針對雙骨並列部位之骨折,當骨折段因外力或肌肉牽拉而相互靠攏移位時,透過手法使骨間隙恢復原有距離,以確保後續癒合過程不致形成畸形。

操作原理與手法要領

  1. 定位與施力:醫者以拇指與其餘四指分別置於骨折處之兩側,沿骨間隙方向施加相對夾擠之力。施力時需穩勁均勻,避免驟然猛壓,以免加重軟組織損傷。
  2. 分骨效應:透過持續而漸進的夾擠,迫使靠攏之骨折段分離,使骨間膜與周圍軟組織張力恢復,從而為後續對位創造條件。此階段需配合觸診,確認骨間隙已達適當寬度。
  3. 配合整復:待骨間距調整妥當後,再按單一骨折之復位原則(如端提、捺正等手法)完成最終對位。

適用範圍
夾擠分骨法多用於並列雙骨幹骨折,例如:

  • 上肢:尺骨與橈骨中段或遠端骨折,尤其當骨間膜因移位受損時。
  • 下肢:脛骨與腓骨骨折,若兩骨相互靠攏影響力線。
  • 手足部:掌骨、蹠骨等並列小骨骨折,需精細調控間距者。

中醫理論基礎
此手法契合中醫「筋束骨、骨張筋」之理念,強調骨折復位需兼顧骨與筋的動態平衡。骨間膜屬「筋」之範疇,其張力正常與否直接影響骨骼穩定性。夾擠分骨法透過恢復骨間隙,間接調理筋絡氣血,符合「動靜結合」的治療原則。

技術特點

  • 針對性強:專注於解決雙骨並列結構的特殊移位問題。
  • 協同效應:常與拔伸牽引等手法併用,以增強分骨效果。
  • 早期介入:適用於骨折急性期,能有效預防後期關節僵硬或旋轉障礙。

此手法體現中醫骨傷科「機觸於外,巧生於內」的施術哲學,結合解剖學對骨間結構的理解,成為處理特定骨折類型的重要技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