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夾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夾縛
夾縛為中醫正骨固定技術之一,首載於唐代藺道人所著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(又稱《理傷續斷方》),屬傳統骨折外固定法。其法以杉木皮為主要材料,裁製成數片薄板,環繞患肢週圍夾緊,並以繩帶縛定,固定時須預留縫隙,避免氣血壅滯。
技術要點
- 材料選擇:杉木皮性韌而輕,透氣性佳,符合「剛柔相濟」之理,既能維持固定強度,又可減輕對皮肉的壓迫。
- 操作規範:強調「三度縛緊」,即分層分段綁縛,確保壓力均勻分布,防止鬆脫或過緊傷及經絡。
- 結構設計:夾板間保留縫隙,符合中醫「通則不痛」原則,兼顧固定與氣血流通,避免瘀阻化熱。
中醫理論依據
夾縛法體現「動靜結合」的治療思想,固定骨折端以利接續(靜),同時保留關節微動與氣血運行(動)。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進一步闡述:「制器以正之,用輔手法之所不逮」,說明夾縛作為手法復位的輔助,旨在維持骨位穩定,促進自然癒合。
臨床應用
主要適用於四肢長骨骨折,如肱骨、尺橈骨、脛腓骨等,尤其適合閉合性骨折初期。其優勢在於可隨腫脹消長調整縛帶鬆緊,相較石膏固定更符合「因勢制宜」的辨證原則。後世發展出柳木夾板、竹簾夾縛等變法,皆承此理而改良。
與現代醫學對照
夾縛法原理近似現代外固定支架,但更重視材料與人體的「天人相應」。杉木皮的自然彈性與人體筋骨特性相合,暗合「筋喜柔而惡剛」之說,體現中醫整體觀與自然療法的融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