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夾持進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夾持進針法
夾持進針為中醫針刺手法之一,屬進針法範疇,主要用於長針或需精確控制進針深度的情況。其操作特點在於雙手協同施力,以穩定針體並確保快速穿透皮膚,減少患者不適。
操作方法
-
徒手夾持法
- 施術前,先以酒精棉球消毒雙手。
- 左手拇、食指捏持針身下段,固定針體並露出針尖約0.1至0.2寸,對準穴位。
- 右手持針柄,與左手同步施力,迅速將針刺入皮下。
- 此法強調雙手配合,適用於常規針具,可避免針身彎曲。
-
棉球夾持法
- 以無菌棉球包裹針身下段,左手拇、食指夾緊棉球,針尖微露。
- 右手持針柄,與左手協同發力,直刺入穴。
- 此變通法多用於較長的毫針(如3寸以上),因長針易晃動,棉球可增加摩擦力,確保進針穩準。
技術要點
- 雙手協調:左右手需同時用力,避免單手操作導致針體偏移。
- 速刺透皮:針尖接觸皮膚後應快速刺入,以減輕痛感,此與《黃帝內經》「刺手若弩,押手若盾」的原則相符。
- 角度控制:直刺為主,針身與皮膚呈90度,適用於肌肉豐厚處如環跳、承扶等穴。
臨床應用
夾持進針法尤其適合需深刺或針體較長的場合,例如:
- 深部取穴:如針刺臀部或大腿穴位時,長針需穿透深層組織。
- 特殊針具:芒針或長毫針的操作,因針身細長,徒手不易穩定,夾持法可提高精準度。
此技法源於傳統針刺理論,結合了「押手」與「刺手」的協作理念,體現中醫針法對力道與速度的細膩要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