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冀致君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元代醫家冀致君及其《校附產育寶慶集》考略
冀致君,元代醫家,生平履貫未詳,然其於婦科醫籍整理之功,見載於《校附產育寶慶集》。該書乃冀氏以宋代李師聖《產育寶慶集》為底本,增補校附而成,內容專論產前產後調護、難產救治及嬰兒保育,反映宋元時期婦科臨證經驗之積澱。
《校附產育寶慶集》與中醫婦科學術淵源
李師聖原撰《產育寶慶集》早佚,今傳世者多為後世輯錄本。冀致君之校附本,不僅保留宋代婦科精要,更融入元代醫家對產科病機之新解,如「產後血暈」「胞衣不下」等證治,強調氣血調和與臟腑辨證。書中載方多取法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兼收民間驗方,體現「因證制方」之思維。
學術特色與中醫理論連結
- 產後調養重脾胃:冀氏承襲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」之說,主張產後藥膳宜溫補中焦,忌用寒涼克伐,如以四君子湯加減調理產後虛羸。
- 難產治法合於「開降」理論:書中論難產,除傳統活血催生外,更注重「氣機升降」,提出「降氣開竅」法,與金元時期劉完素「玄府氣液」學說相呼應。
- 小兒護養與「稚陰稚陽」:嬰兒保育部分,強調「避風邪、節乳食」,契合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「五臟六腑,成而未全」之生理觀。
歷史定位
冀致君雖史料闕如,然其校附之作,上承宋代婦科精髓,下啟明清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等專書,於中醫產科學術脈絡中具橋樑意義。書中對「產後鬱冒」「乳癰」等病證的辨治,亦為後世溫病學派論治婦科熱病提供參照。
附註:元代醫籍散佚甚多,冀氏生平或可從《醫籍考》《中國醫籍通考》等輯錄中進一步考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