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季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季脅
季脅,中醫名詞,有兩個含義:
- 人體部位名。又名季肋、軟肋、撅肋。相當於側胸第十一、第十二肋軟骨部位。《素問.脈要精微論》:「尺內兩膀,則季脅也。」《靈樞.骨度》:「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,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。」
- 章門穴別名。《難經.四十五難》:「臟會季脅。」《針灸大全》作章門穴。屬足厥陰肝經。位於腹側,腋中線第十一肋骨端稍下處。
季脅穴
季脅穴,別名章門穴,屬足厥陰肝經。位於腹側,腋中線第十一肋骨端稍下處。
主治:胸脅脹痛、肋間神經痛、胃痛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黃疸、水腫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乳汁不足、遺精、陽痿、疝氣、小兒疳積、瘰癧、癲狂、癇症、目赤腫痛、目翳、耳聾、咽喉腫痛、失音、瘧疾、麻疹、皮膚病、瘡癤腫毒。
穴位配伍
配天樞穴、大腸俞穴、足三里穴,有和胃降逆、通利腸胃之功效,主治胃痛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。
配太沖穴、中沖穴,有疏肝理氣、和胃止痛之功效,主治胸脅脹痛、肋間神經痛、胃痛、嘔吐。
配三陰交穴、太溪穴,有補肝腎、益精血之功效,主治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乳汁不足、遺精、陽痿。
穴位功效
- 疏肝理氣,和胃止痛。
- 補肝腎,益精血。
- 和胃降逆,通利腸胃。
- 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
- 明目通竅,聰耳。
- 安神定志,止癇。
穴位療法
- 針刺:直刺0.5-1寸,局部酸脹,可向胸脅部放散。
- 艾灸:艾條灸5-10分鐘,或隔姜灸10-15分鐘。
- 按摩:用拇指指腹點按穴位,以局部酸脹為宜,可配合揉按天樞穴、大腸俞穴、足三里穴。
注意事項
- 孕婦禁用。
- 有出血性疾病者慎用。
- 急性腹痛、腸炎、胃炎、肝炎、膽囊炎、腎炎等患者慎用。
穴位圖解
參考資料
- 張介賓.《類經圖翼》。
- 王清任.《醫林改錯》。
- 楊伯峻.《黃帝內經素問》。
- 張志聰.《針灸學》。
- 王唯民.《中醫學基礎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