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備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備化
備化為中醫運氣學說中之術語,屬五運主歲中土歲平氣之名稱,出自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。其文曰:「願聞平氣如何而名?……土曰備化。」意指土運之年,若氣候平和、生化均衡,則稱「備化」。
釋義與內涵
「備」者,完備、涵容之意;「化」者,生化、運化之能。土居中央,主四時,藏萬物,故張景岳注云:「土含萬物,無所不備;土生萬物,無所不化。」此闡明土德之厚,既能承載萬物,亦能滋養化育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五行屬土:土為萬物之母,對應脾胃,主運化水穀、輸布精微。備化之年,土氣平和,脾胃機能協調,則人身氣血充沛,百病不生。
- 氣候特徵:土歲平氣時,雨濕適中,不旱不澇,天地之氣交融,利於農作生長,亦應於人體之代謝平衡。
- 病理關聯:若土運失其備化之性(如太過的「敦阜」或不及的「卑監」),則易見濕滯中焦、腹滿泄瀉等症,反映土德失衡之象。
與其他運氣之關係
備化與木歲「敷和」、火歲「升明」、金歲「審平」、水歲「靜順」並列,共為五運平氣之名。土氣備化,亦需木之疏泄、火之溫煦、金之肅降、水之潤下相輔,方能維持「氣交之分,人氣從之」的和諧狀態。
臨床意義
中醫強調「脾為後天之本」,備化之土象徵脾胃健運,故調理土氣為治未病之關鍵。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中央生濕,濕生土……在藏為脾」,土氣平和則四臟得養,此即備化之要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