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忌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忌口,中醫治療學術語。見《金匱要略》。指根據病情及治療需要,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。

《靈樞.五味》:「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腎病禁甘,肺病禁苦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九痛丸方後註:「忌口如常法。」

《傷寒論》桂枝湯方後註:「禁生冷、粘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惡等物。」

臨床常見水腫忌鹽,黃疸、腹瀉忌食油膩等。

忌口還包括調節飲食,忌暴飲暴食等內容。

忌口的理論基礎是「五臟化五味,以養五臟」。五味入五臟,五臟病變,宜食其五味所對的食物,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。

例如,肝病宜食辛味,辛味能疏肝解郁,健脾和胃;心病宜食咸味,咸味能補心養血;脾病宜食酸味,酸味能健脾和胃;腎病宜食甘味,甘味能補腎益精;肺病宜食苦味,苦味能清肺燥熱。

忌口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但要注意,忌口並不是絕對的,要根據病情及患者的體質,靈活掌握。

另外,忌口還要注意飲食的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的食物,以免引起其他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