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紀天錫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紀天錫,字齊卿,金代著名醫家,山東泰安人。早年習儒,後棄儒從醫,精研醫理,醫術精湛,遂以醫名世。其醫學成就以《集註難經》最為卓著,該書為《難經》註解之作,融合歷代醫家學說,並參以己見,對經絡、脈學、臟腑理論等中醫核心內容進行系統闡釋,深具學術價值。因醫術高超,著作精良,紀天錫曾將《集註難經》進獻朝廷,獲授「醫學博士」之職,足見其當時在醫界的地位。
金代醫學承襲唐宋之餘緒,重視經典註疏與臨床實踐的結合。紀天錫的學術思想亦反映此特色,其註解《難經》時,不僅援引《內經》理論為基礎,更結合臨床經驗,對「獨取寸口」「奇經八脈」等難點提出獨到見解。例如,他在闡釋「寸口脈法」時,強調「三部九候」與臟腑氣血的關聯,進一步完善了脈診理論;論及「命門」概念時,則融合道家與醫家觀點,深化了對腎陽功能的認識。
此外,紀天錫的醫術可能涉及針灸與方藥並用。金元時期,山東地區醫家多受劉完素「寒涼派」影響,而紀氏著作雖未明確提及流派傾向,但其對《難經》中「五腧穴」「原氣」等內容的註解,顯示其對針灸理論與氣血調治的重視,可能與當時盛行的「攻邪扶正」思潮相呼應。
紀天錫的《集註難經》雖散佚不全,但透過後世醫籍轉引,仍可窺見其學術貢獻。其註解不僅為金代醫學重要文獻,更對元明醫家研究《難經》提供參考,在中醫理論傳承中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