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紀叢筠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紀叢筠,字竹伍,江蘇句容人。工詩知醫,嘗著《瘟病辨》四卷,未見刊行。

紀叢筠是清代醫家,字竹伍,江蘇句容人。他工於詩,也精通醫學,曾著有《瘟病辨》四卷,但未能出版。

《瘟病辨》是一部關於瘟疫的醫學著作,其中詳細論述了瘟疫的發病原因、症狀、治療方法等,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。

紀叢筠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,他對瘟疫的認識和研究,為後世的醫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

以下是《瘟病辨》中關於瘟疫的一段論述:

「瘟疫之為病,其來有自。蓋天地之氣,有陰陽之分,有五行之別。陰陽不和,則五行失調,而瘟疫之氣遂生。五行之中,火為陽,木為陰。火盛則生燥熱,木盛則生濕毒。燥熱之氣,最易傷人肺臟;濕毒之氣,最易傷人脾胃。肺主呼吸,脾主運化,肺脾受損,則全身之氣血皆受影響,而瘟疫之病遂成。

瘟疫之病,其症狀主要有發熱、咳嗽、胸悶、腹脹、嘔吐、腹瀉等。發熱多為高熱,可達四十度以上;咳嗽多為乾咳,痰少而粘;胸悶多為氣短,呼吸不暢;腹脹多為腹部脹滿,拒按;腹瀉多為水瀉,不成形,色黃而臭。

瘟疫之病,其治療方法主要有清熱解毒、宣肺化痰、健脾利濕等。清熱解毒之法,可用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之藥;宣肺化痰之法,可用杏仁、枇杷葉、川貝母等宣肺化痰之藥;健脾利濕之法,可用白朮、茯苓澤瀉等健脾利濕之藥。

瘟疫之病,其預防方法主要有居住環境要通風、乾燥;飲食要清淡、易消化;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、勤換衣;避免接觸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。

瘟疫之病,雖然可怕,但只要早發現、早治療,是完全可以治癒的。因此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預防,一旦發現患病,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」

紀叢筠的《瘟病辨》是一部具有很高醫學價值的著作,對後世的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。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能夠重視預防瘟疫,一旦患病,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