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嫉妒不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嫉妒不孕

嫉妒不孕為中醫不孕症證型之一,屬情志致病範疇,主要與肝氣鬱結相關。此病名首見於《傅青主女科·卷上》,書中記載:「婦人有懷抱素惡不能生子者,人以為天心厭之也,誰知是肝氣鬱結乎!」指出此類不孕症之成因,源於長期情志不暢,肝失疏泄,氣機鬱滯,進而影響衝任、帶脈及胞胎功能,終致難孕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而惡抑鬱。若婦人長期情志抑鬱,或嫉妒忿怒過度,則肝氣鬱結,木失條達。肝鬱則氣滯,氣滯則血行不暢,衝任二脈氣血失和,難以攝精成孕。此外,肝鬱克犯脾土,脾失健運,濕濁內生,阻滯腰臍之氣機,進一步導致任脈與帶脈之氣不通。帶脈環腰一周,主約束諸經,若帶脈氣塞,則胞胎之門閉塞,即使男女之精相合,亦難以著床。

臨床表現
此類患者常見月經不調,經前乳房脹痛,胸脅滿悶,煩躁易怒,或精神抑鬱,舌質偏紅,苔薄白或微黃,脈弦或弦細。部分患者伴隨經行腹痛、經血色暗夾塊等氣滯血瘀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傅青主提出「開鬱種玉湯」為主治方,其組成為白芍、香附、當歸、白朮、丹皮、茯苓、花粉等。此方以疏肝解鬱為主,佐以健脾養血,使肝氣條達,脾土健運,衝任調和,則胞胎之門自開。

延伸理論
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發,認為肝鬱不孕可兼見不同兼證:

  1. 肝鬱化火:見口苦咽乾、失眠多夢,可加梔子、黃芩清肝瀉火。
  2. 肝鬱血瘀:經行腹痛劇烈、經血紫暗,宜配合桃仁、紅花活血化瘀。
  3. 肝鬱脾虛:腹脹納呆、大便溏薄,可加黨參、山藥健脾益氣。

與現代醫學關聯
現代醫學之「心理性不孕」或「功能性不孕」與此證部分重疊,情志壓力可能透過下視丘-垂體-卵巢軸(HPO軸)影響排卵功能,而中醫從肝鬱論治,調暢氣機,可視為身心共調之體現。

此證強調情志因素在不孕症中之重要性,臨床辨證時需細察患者情緒狀態,結合脈證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