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芥子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芥子灸,是一種藥物發泡灸。即用白芥子研末調敷有關穴位上使之發泡的治法。敷貼時間約3-4小時,以局部起泡為度。用治肺結核,哮喘,口眼斜和關節寒痹等。也有加用它藥物專治冷哮的。如《張氏醫通》治冷哮法用白芥子、延胡索各30克,甘遂、細辛各15克,共為末,入麝香
1.5克,杵勻,調敷肺俞、膏肓、百勞等穴,塗後麻瞀疼痛,切勿便去,候二炷香足去之,十日後塗一次。

白芥子灸的具體做法是:

  1. 取白芥子適量,研成細末。
  2. 將白芥子末調成糊狀,敷於患處。
  3. 用紗布或棉布固定,以防白芥子末掉落。
  4. 敷貼時間約3-4小時,以局部起泡為度。
  5. 取下白芥子末,用清水洗淨患處。

白芥子灸具有發散寒邪、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。適合用於治療肺結核、哮喘、口眼斜和關節寒痹等疾病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白芥子灸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如果敷貼時間過長,或者患處有破損,可能會引起皮膚紅腫、疼痛等不良反應。因此,在使用白芥子灸之前,最好先諮詢醫生的意見。

以下是白芥子灸的古籍記載:

  • 《醫學入門》:「白芥子灸,治肺癰,痰喘,口眼斜,關節寒痹。」
  • 《張氏醫通》:「治冷哮,用白芥子、延胡索各30克,甘遂、細辛各15克,共為末,入麝香
    1.5克,杵勻,調敷肺俞、膏肓、百勞等穴,塗後麻瞀疼痛,切勿便去,候二炷香足去之,十日後塗一次。」

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。如果您有任何疑問,歡迎在評論區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