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芥子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芥子灸是一種利用白芥子進行灸治的方法。具體做法如下:

  1. 首先,需要取適量的白芥子並將其研磨成細末。

  2. 然後,將白芥子末調成糊狀,並塗抹在患處上。

  3. 接著,用紗布或棉布固定白芥子末,以防止其掉落。

  4. 敷貼時間大約為3-4小時,並以局部出現泡狀為標準。

  5. 最後,取下白芥子末,用清水將患處洗淨。

白芥子灸具有多種功效,包括發散寒邪、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等。因此,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肺結核、哮喘、口眼斜視和關節寒痹等疾病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由於白芥子灸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如果敷貼時間過長或者患處有破損,可能會引起皮膚紅腫、疼痛等不良反應。因此,在使用白芥子灸之前,最好先諮詢醫生的意見。

以下是一些古籍對於白芥子灸的記載:

  • 《醫學入門》中寫道:“白芥子灸,可以治療肺癰、痰喘、口眼斜視和關節寒痹。”

  • 《張氏醫通》提到了一種治療冷性哮喘的方法,使用了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和細辛等材料。這些材料被磨成末狀,加入了麝香並充分攪拌後,敷貼在肺俞、膏肓和百勞等穴位上。用後可以提供麻痺和疼痛的緩解,但不要過早移除。等待兩根線香完全燃燒後,撤除白芥子末,並在十天後再次敷貼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