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疾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疾脈
脈象特徵
疾脈為中醫脈象之一,又稱「極脈」,其脈來急速,較數脈更為頻數。成人一息之間(即一呼一吸)脈搏可達七八至,相當於每分鐘脈動超過120次。《脈訣匯辨》記載:「六至以上,脈有兩稱,或名曰疾,或名曰極,總是急速之脈,數之甚者也。」其特點為脈率極快,且多兼見脈勢躁急、缺乏從容和緩之象。
臨床意義
疾脈主病多屬陽極陰竭、元氣將脫之候,反映人體陰陽失衡,正氣大傷。其常見於以下情況:
- 急性熱病:如外感溫熱病邪,熱極生風或熱入營血時,陽熱亢盛,鼓動血脈,致使脈來疾速。
- 虛損勞傷:若久病重病、陰精耗竭或陽氣浮越者出現疾脈,多提示臟腑衰敗、陰陽離決,屬危重證候。
- 孕婦臨產:健康孕婦臨產前偶見疾脈,稱為「離經脈」,此為氣血聚於胞宮、胎兒將娩之生理現象,不屬病態。
機理分析
疾脈的形成與陰陽失調密切相關。陽氣過亢,逼迫血行加速,則脈來疾數;若陰液枯涸,陽無所附而浮越於外,亦可見疾脈。此外,真陰耗損、虛陽外越時,疾脈多兼細弱或浮散無根,提示元氣衰微。
鑒別要點
- 與數脈區別:數脈一息六至(每分鐘約90~120次),主熱證或虛熱;疾脈更快,且多伴躁急不寧之象,主病更重。
- 與促脈區別:促脈雖數,但兼見脈律不齊、時有止歇;疾脈僅強調至數極快,一般無歇止。
古籍參考
《瀕湖脈學》提及疾脈「陽亢陰竭,躁疾難療」,強調其預後不良;《診家正眼》則指出「疾為亢極,陰氣欲竭」,進一步闡明其病機。
疾脈作為危急脈象之一,臨床需結合四診合參,細辨其虛實寒熱,以判斷病勢吉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