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急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急勞
病名
急勞為虛勞病之一類,兼見心肺壅熱之證,首載於《太平聖惠方·治急勞諸方》。《聖濟總錄·急勞》進一步闡述其病因病機,指出此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復加憂思氣結,導致榮衛俱虛,心肺鬱熱,形成「金火相刑」之勢(肺屬金,心屬火,火克金),臟氣互相傳變克伐,或外邪乘虛而入,引發一系列熱象與虛損並見之症。
病因病機
- 稟賦不足:先天體質虛弱,正氣虧虛,易受內外邪氣侵擾。
- 情志內傷:憂思過度,氣機鬱結,化熱上擾心肺,耗傷營陰。
- 外邪誘發:虛弱之際,風熱或燥邪外襲,與內熱相合,加重病情。
- 臟腑傳變:心肺熱壅,肺金受心火刑克,津液耗傷,進一步波及肝腎,形成虛勞重證。
臨床表現
- 熱象:煩躁不安、體熱頰赤、頭痛咽乾、盜汗。
- 虛損:咳嗽痰黏、咯唾涎血、骨節酸疼、肌膚日漸消瘦。
- 心神不寧:心忪(心悸怔忡),睡眠不穩。
證候分析
- 心肺壅熱:熱鬱上焦,故見煩躁、頰赤、咽乾;熱迫津泄,則盜汗。
- 陰血耗傷:肺陰受灼,咳嗽咯血;營衛失和,故骨節酸痛、肌膚銷鑠。
- 金火相刑:心火亢盛,反侮肺金,加重肺陰虧虛與咳嗽。
治法與方藥
以清熱養陰、調和榮衛為主,兼顧止咳寧神。
- 烏梅散(《太平聖惠方》):烏梅斂肺生津,配合黃連清心火,適用於虛熱盜汗、咳嗽不止者。
- 退熱湯:清解心肺鬱熱,適用于體熱頰赤、煩躁明顯者。
- 前胡飲:前胡降氣化痰,配伍麥冬滋陰,針對咳嗽咽乾、痰黏難咯之證。
與虛勞之異同
急勞屬虛勞範疇,但病勢較急,且以心肺熱壅為標,陰虛血虧為本,與一般虛勞之單純氣血陰陽虛損有所不同。治療上需標本兼顧,清熱勿忘固本,滋陰忌過滋膩,以防礙脾。
(相關內容可參見「虛勞」條目,以明辨證治異同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