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白黃,病證名。三十六黃之一。出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。症見顏色乾枯,目下赤,口乾舌縮,心中恍惚,四肢煩重。內服地黃當歸湯,外用灸烙法,參見黃疸有關條。
白黃,又稱白疸,是一種皮膚和眼睛發黃的疾病。它是由膽汁在血液中積聚引起的。膽汁是一種由肝臟產生的液體,它有助於消化脂肪。當膽汁在血液中積聚時,它會使皮膚和眼睛發黃。
白黃的症狀包括:
- 皮膚和眼睛發黃
- 尿液變深
- 大便變淺
- 食欲不振
- 噁心
- 嘔吐
- 腹痛
- 發燒
- 疲勞
白黃的治療方法包括:
- 飲食療法:吃低脂肪、低膽固醇的食物。
- 藥物治療:服用藥物來降低膽汁在血液中的濃度。
- 手術治療:在某些情況下,可能需要手術切除膽囊。
白黃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肝衰竭。因此,如果您有任何白黃的症狀,請立即就醫。
以下是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中關於白黃的記載:
- 白黃者,其色乾枯,目下赤,口乾舌縮,心中恍惚,四肢煩重。
- 治法:內服地黃當歸湯,外用灸烙法。
- 方中地黃有滋陰降火、利水消腫之功,當歸有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之效。
- 灸烙法可用於治療白黃的皮膚症狀。
白黃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肝衰竭。因此,如果您有任何白黃的症狀,請立即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