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急喉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急喉風

病名釋義
急喉風,屬中醫喉科急症之一,其名源於《中醫喉科學講義》,意指咽喉病症發病急驟,來勢迅猛如風。凡咽喉腫閉,驟然出現呼吸窒塞、痰涎壅盛、聲嘶難言等危重癥候,皆可歸於此範疇。此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述之急性喉頭水腫、喉部急性炎症(如急性會厭炎、喉痧等)所致呼吸道梗阻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急喉風多因外邪內熱交攻,壅結咽喉,氣血痹阻而成。具體可分以下三類:

  1. 風熱外襲:風熱邪毒從口鼻而入,上攻咽喉,致氣血壅滯,化腐成膿。
  2. 肺胃蘊熱:平素嗜食辛辣厚味,肺胃積熱,火毒上炎,燔灼咽喉,腫塞不通。
  3. 時疫癘氣:感染疫毒之邪(如白喉、爛喉痧),毒熾血分,痰火閉阻喉關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咽喉劇痛、呼吸困難(吸氣期延長,甚則三凹徵)、痰鳴如鋸、聲音嘶啞或完全失音。
  • 兼症:發熱煩躁、面赤唇紫、舌紅苔黃膩,脈洪數或弦緊。重症可見神昏窒息,屬「喉閉」危候。

辨證分型

  1. 風熱壅肺證:喉腫伴惡風發熱,咳嗽痰黃,脈浮數。治宜疏風清熱,方用清咽消腫飲(荊芥、防風、牛蒡子、金銀花)。
  2. 肺胃火熾證:咽喉赤腫劇痛,煩渴便秘,脈洪大。治宜瀉火解毒,方選清咽利膈湯(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)。
  3. 痰熱閉阻證:喉中痰鳴漉漉,呼吸急促,舌苔厚膩。需豁痰開閉,加用雄黃解毒丸(雄黃、鬱金、巴豆霜)研服。

外治與輔助療法

  • 吹藥:以冰硼散(冰片、硼砂)或青黛散吹喉,清熱消腫。
  • 含漱銀花甘草湯煎汁頻漱,解毒祛腐。
  • 針刺:急刺少商、商陽穴出血泄熱,或取合谷、內庭瀉肺胃之火。

古籍參考
《瘍醫大全》云:「喉風一證,急者朝發夕死」,強調其險惡;《外科正宗》則以「清咽利膈湯」為治火毒喉閉之主方,佐以外敷拔毒之法。此類論述均提示急喉風需辨證精準,攻邪務速,以防變生窒息之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