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急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急方

定義
急方為中醫方劑學「七方」分類之一,指專用於治療急症、重症的方劑。其特點在於藥效迅速、作用峻烈,能於短時間內緩解危急病勢,或針對標證進行緊急處理。

理論依據
急方的應用理論源自《黃帝內經》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原則,並由金代醫家張從正於《儒門事親》進一步闡述。書中提出急方的五種特性:

  1. 急病急攻:針對突發性劇痛或二便閉塞等急症,如「備急丹」以巴豆、大黃等峻下通閉。
  2. 劑型效速:湯劑、散劑吸收快於丸劑,如「大承氣湯」以湯液蕩滌腸腑積滯。
  3. 藥性峻猛:選用毒性或氣味俱厚之品,如「三物白散」以巴豆、桔梗、貝母湧吐瀉下。
  4. 趨下力強:厚味藥物沉降力專,如「四逆湯」以附子、乾薑回陽救逆。

臨床應用
急方主要用於以下四類情況:

  1. 病勢危急:如卒然昏仆(中風閉證)、暴瀉脫水,需速效救治。
  2. 劑型速效:湯散之劑便於急煎或沖服,如「安宮牛黃丸」化水鼻飼以開竅。
  3. 藥力峻烈:如「十棗湯」以甘遂、芫花逐水,非急證不用。
  4. 治標為先:如「獨參湯」固脫於氣隨血脫之際,暫不顧本虛。

代表方劑

  • 四逆湯(《傷寒論》):附子、乾薑、甘草,回陽救逆,治少陰病肢冷脈微。
  • 開關散(《醫宗金鑒》):皂角、細辛研末吹鼻,通竅醒神,治中風牙關緊閉。
  • 至寶丹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麝香、犀角等,清熱開竅,治熱入心包之神昏。

配伍特點
急方多「單刀直入」,少用緩和佐制之品。如「參附湯」僅人參、附子兩味,大補元陽;「紫雪丹」以石膏、寒水石配麝香,清熱與開竅並行。

與其他方類區別

  • 緩方:如「六味地黃丸」,滋陰緩補,適用於慢性虛損。
  • 奇方:藥味組合獨特(如單數),而急方重在藥效之「急」。

急方體現中醫「因勢利導」的治療思維,強調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,以峻劑挽回生機,為中醫急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