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吉竈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吉竈丹,病名。小兒丹毒分類之一種。出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七。發病多因足太陽膀胱經之風熱毒邪鬱結所致。證見赤丹起於額部,逐漸向腦後發展,紅腫疼痛明顯,多兼有全身寒熱。治宜清熱解毒、祛風之劑,方選防風通聖散加減。外用紫荊散調搽,或以赤小豆研細末調搽。

吉竈丹,又稱“吉竈丹毒”,是小兒丹毒的一種。多發於夏秋季節,以5歲以下兒童為多見。起病急,症狀重,病程長,易反覆發作。

吉竈丹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1. 外感風熱毒邪:小兒臟腑嬌嫩,抵抗力弱,當外界風熱之邪侵襲人體,易於侵犯足太陽膀胱經,導致膀胱經氣血不通,毒邪鬱結,發為吉竈丹。
  2. 內生臟腑蘊熱:小兒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飲食不節,或過食肥甘厚味,或貪生冷瓜果,或因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脾胃蘊熱,上蒸於肺,下注膀胱經,導致膀胱經氣血不通,毒邪鬱結,發為吉竈丹。

吉竈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發病急,症狀重:患兒起病急,高熱不退,面色潮紅,煩躁不安,口渴喜飲,大便秘結,小便黃赤。
  2. 局部皮膚紅腫熱痛:患兒額部、頭頂、枕部、頸部等處出現紅色斑疹,逐漸向腦後發展,皮疹高出皮面,邊緣清楚,周圍有紅暈,觸之疼痛明顯。
  3. 全身症狀:患兒可伴有全身寒熱、頭痛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
吉竈丹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及體徵進行診斷。

吉竈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祛風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防風通聖散、紫荊散、赤小豆散等。外用可用紫荊散調搽,或以赤小豆研細末調搽。

吉竈丹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或因病情遷延不愈,可導致嚴重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吉竈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不吃生冷食物,不喝生水。
  2. 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一旦發現患兒有吉竈丹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