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滑膩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滑膩苔是中醫診斷學名詞。苔白厚膩,苔上津液較多,如稠厚豆腐漿敷在舌上。多因脾陽不振,寒濕痰飲停聚所致。治宜溫中健脾,化濕祛痰。

白滑膩苔的古籍記載如下:

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:“脾主四肢,其華在舌,其色黃,其味甘,其氣和平,其音緩,其液汗。”
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“脾主運化,脾氣虛則四肢不仁,口淡而無味,舌淡而滑,不欲食。”

《金匱要略·痰飲咳嗽病脈證治》:“痰飲在肺,上則為咳,下則為喘,其人面目虛浮,四肢不舉,言語蹇澀,舌淡白滑,或有水氣。”

《景岳全書·痰飲》:“痰飲之為病,其始有痰,其終成飲。痰者,水谷之精氣所化,飲者,水谷之糟粕所化。痰飲之病,其始在脾,其終在肺。脾主運化,脾虛則水谷不化,化而為痰;肺主通調水道,肺虛則水道不通,水道不通則水停為飲。痰飲之病,其始在脾,其終在肺,故曰痰飲之病,始生于脾,終成于肺。”

白滑膩苔的臨床表現如下:

舌苔白厚膩,苔上津液較多,如稠厚豆腐漿敷在舌上。多因脾陽不振,寒濕痰飲停聚所致。治宜溫中健脾,化濕祛痰。

白滑膩苔的辨證論治如下:

1.脾虛寒濕痰飲證:症見舌苔白滑膩,口淡不渴,四肢不溫,倦怠乏力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,脈沉細弱。治宜溫中健脾,化濕祛痰。方用理中丸加減。

2.脾虛痰濕證:症見舌苔白滑膩,口淡不渴,四肢不溫,倦怠乏力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,脈沉細弱。治宜健脾益氣,化痰祛濕。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

3.脾虛濕熱痰飲證:症見舌苔白滑膩,口淡不渴,四肢不溫,倦怠乏力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短赤,脈沉細數。治宜健脾益氣,清熱化痰。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

白滑膩苔的預防保健如下:

1.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油膩食物。

2.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3.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
4.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5.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