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嵇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嵇清(南宋正骨科醫家)
字:仁伯
籍貫:仁和(今浙江杭州)
家學淵源:嵇清出身醫學世家,其家族世代相傳治療金瘡骨損之秘術。其父於宋高宗南渡(1126年)期間,隨軍救治因戰亂受戎馬踐踏而傷者眾多,醫術卓著。嵇清承襲家學,自幼研習正骨療傷之術,未及弱冠之年(二十歲)即接替父職,執掌宮廷骨傷醫事。
醫術特色:
嵇清精於骨折、脫臼等骨傷疾患之整復,其手法以「準、快、穩」著稱。凡宮中內侍或貴胄遇骨傷重症,他醫束手無策時,嵇清皆能施以巧技,使斷骨復位如初,不留殘疾。其術融合解剖經驗與氣血調理之道,強調「形正則氣順」,於復位後輔以活血化瘀之藥外敷內服,促進筋骨癒合。
職官與影響:
因醫術超群,嵇清受命執掌南宋太醫院事,統籌宮廷醫療,卒於任內。其正骨手法與家傳秘方為後世所重,民間譽為「嵇接骨」。其後裔嵇勝繼承醫業,亦以骨傷科聞名,延續家族醫脈。
中醫正骨術背景:
南宋時期,戰事頻仍,骨傷治療需求甚殷,推動正骨科發展。嵇氏一門之術,反映當時「手法整復為主、藥物調養為輔」的治療體系,契合中醫「筋骨並重、動靜結合」之理。其秘術雖未盡傳世,然對後世《世醫得效方》等骨科專著有一定啟發。
附註:
嵇清事蹟見於地方誌與醫史雜錄,為南宋骨傷科代表性人物,彰顯中醫傳統正骨術之臨床實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