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積瘀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積瘀泄,病證名。因瘀血停蓄所致的泄瀉。以瀉下大便發黑,光亮如漆為特征。

《不居集.積瘀泄》:「內有積瘀,胸脅腹痛,泄下光亮如黑漆退光色者是也。」

《醫林改錯》治泄瀉日久不愈,或五更泄補腎無效,作瘀血治,活血化瘀,用膈下逐瘀湯。

積瘀泄的病因病機,是由於瘀血停蓄,阻滯經絡,影響氣血運行,導致大腸傳導失常,而出現泄瀉。

積瘀泄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大便黑色,光亮如漆,質地堅硬,排出不暢,伴有胸脅腹痛,小便短赤,舌質紫暗,苔薄,脈弦澀。

積瘀泄的治療,以活血化瘀,通利大腸為主。常用方藥有膈下逐瘀湯、桃紅四物湯、血府逐瘀湯等。

積瘀泄的預防,應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食生冷油膩食物,不宜暴飲暴食,保持大便通暢。若有便秘,可適當服用緩瀉藥。

積瘀泄的危害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:

  1. 影響營養吸收:由於大便黑色,光亮如漆,質地堅硬,排出不暢,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,導致患者營養不良。
  2. 加重便秘:積瘀泄會加重便秘,使患者排便更加困難,甚至出現大便乾結、排出困難的情況。
  3. 誘發其他疾病:積瘀泄會誘發其他疾病,如痔瘡、肛裂等。
  4. 危及生命:積瘀泄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,甚至危及生命。

積瘀泄的患者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