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積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積飲

積飲是一種病證名,指飲邪留蓄而不散之情況。這個名詞出現在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和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中。積飲也可以泛指痰飲,根據《景嶽全書.雜證謨》中的說法,痰飲這個病證只在《內經》中有關於積飲的說法。

積飲的病因主要包括飲邪內侵、飲食不節和情志不遂等。飲邪內侵指的是外界的風寒、暑濕等邪氣入侵人體後,留存在體內而不散,形成積飲。飲食不節指的是飲食過量、不節制,損傷脾胃,使脾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,導致水濕停滯,生成痰飲。情志不遂指的是情緒不暢,肝失去正常的疏泄功能,導致氣機鬱滯,從而產生痰飲。

積飲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頭目眩暈、胸悶、氣短、咳嗽、痰多、嘔吐、腹脹和便溏等症狀。

針對積飲的治療主要以化痰祛飲為主。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、二陳湯、三子養親湯等方劑進行治療。

為了預防積飲,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身體素質。

積飲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併發症。因此,一旦出現積飲的症狀,應該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