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積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積吐疾病概述

積吐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特點為宿食積滯不消而致嘔吐。多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。主要症狀包括嘔吐、食慾不振、腹脹和腹痛。嘔吐物通常為黃色或綠色的酸水。

積吐的病因

積吐的主要病因包括:

  1. 脾胃功能不足:嬰幼兒脾胃功能尚未完全發育,消化功能較弱。攝食不當,如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容易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進而積食。
  2. 積食:嬰幼兒的消化功能較弱,過多進食或進食過快會引起積食。積食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,出現嘔吐、腹脹和腹痛等症狀。
  3. 外感因素:嬰幼兒抵抗力較弱,如果受涼感冒,易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,出現嘔吐、腹脹和腹痛等症狀。

積吐的治療方法

積吐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調理:注意飲食調理,以清淡、易消化、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2. 藥物治療:嚴重積吐可使用中藥治療,常用藥物有平陳湯、保和丸等。
  3. 針灸治療:針灸治療可緩解積吐症狀,常用穴位有足三里、中脘和天樞等。
  4. 其他治療方法:嚴重積吐可使用物理治療,如熱敷和按摩等。

積吐的預防方法

積吐的預防包括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:小兒飲食要注意衛生,避免吃不潔淨的食物。
  2. 定時定量進食:養成小兒定時定量進食的習慣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3. 少吃生冷油膩食物:減少小兒攝取生冷油膩的食物,以免引起積食。
  4. 注意保暖:小兒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感冒。
  5. 定期體檢:定期體檢有助於早期發現積食情況,以便及早治療。

如果不及時治療,積吐可能會引起併發症,如營養不良、消化不良和腹瀉等。因此,家長應重視小兒積吐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