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積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積熱概述

積熱是小兒常見的病證,主要表現為小兒表裡遍身俱熱,日久不止,頰赤口乾,大小便澀。該症多因過食乳食肥甘,以及重被厚棉、爐火侵迫等因素引起。治療積熱的主要方法是清熱消積,可以使用三黃丸和涼驚丸等中成藥治療。

積熱的病因病機

積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飲食不節:小兒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,過食肥甘厚味會增加脾胃負擔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影響水谷精微的吸收,進而產生積熱。

  2. 外感六淫:外感暑熱等六淫之邪最易損傷小兒的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影響水谷精微的吸收,進而產生積熱。

  3. 情志不遂:小兒情緒不穩定,長期情緒不佳會導致肝氣鬱結,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,進而產生積熱。

  4. 其他因素:如小兒久病體虛、久臥不起、久坐不動等,都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影響水谷精微的吸收,進而產生積熱。

積熱的臨床表現

積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發熱:小兒積熱多表現為高熱不退,或反覆發熱,常伴有口渴、煩躁、尿黃等症狀。

  2. 面赤:小兒積熱多表現為面色紅赤,或兩頰潮紅,或面部癤腫等症狀。

  3. 口乾:小兒積熱多表現為口乾舌燥,或口苦咽乾,或口臭等症狀。

  4. 便祕:小兒積熱多表現為大便乾結,或排便困難,或大便帶血等症狀。

  5. 尿黃:小兒積熱多表現為小便黃赤,或小便短赤,或小便混濁等症狀。

積熱的診斷

積熱的診斷主要根據小兒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和體格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。

積熱的治療

積熱的治療以清熱消積為主,可以選用三黃丸、涼驚丸等中成藥。若積熱較重,可以配合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湯劑治療。

積熱的預防

  1. 飲食宜清淡,少食肥甘厚味。
  2. 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受涼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積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