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積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積聚疾病的解釋與區別

積聚是一種病名,是指積病與聚病的合稱,其概念出現在古代醫學文獻中,如《靈樞.五變》等。在《難經.五十五難》中有提到:「病有積有聚,何以別之?然。積者,陰氣也,聚者,陽氣也,故陰沉而伏,陽浮而動。氣之所積名曰積,氣之所聚名曰聚,故積者五藏所生,聚者六府所成也。積者陰氣也,其始發有常處,其痛不離其部,上下有所終始,左右有所窮處;聚者陽氣也,其始發無根本,上下無所留止,其痛無常處,謂之聚。」 積即為臟腑病變,主要表現為陰氣的積聚;聚則是指六府腑臟的病變,主要表現為陽氣的積聚。所以積聚有著五藏所生、六府所成的特點,積聚疾病屬於陰陽失調的一種表現。

積聚疾病與症瘕、痃癖等類似,它們有著一些共同點。在《聖濟總錄.積聚門》中描述:「症瘕癖結者,積聚之異名也,症狀不一,原其病本大略相似。」不同的是積聚為男子病,症瘕為女子病,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由於男女陰陽氣的差異所致。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,根據病變部位可以將積聚、症瘕、痃癖等疾病進行區分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積聚癥瘕痃痞源流》中提到:「痞癖見於胸膈間,是上焦之病;痃積聚滯見於腹內,是中焦之病;癥瘕見於臍下,是下焦之病。」根據這種觀點,痞癖屬於上焦疾病,痃積聚滯屬於中焦疾病,癥瘕屬於下焦疾病。

積聚的症狀與治療

積聚的主要症狀包括腹脹、腹痛、便祕、嘔吐等。在治療上,主要以行氣化滯、消腫散結為主要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方劑有香蘇散、枳實導滯丸、大柴胡湯等。

積聚的病因與預防

積聚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,包括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、勞倦過度等。飲食不節常常是由於長期食用生冷肥膩之物引起,這些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功能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滯而形成積聚。情志不遂方面,長期抑鬱、焦慮、暴怒等情緒都會影響肝氣的正常運行,造成氣滯血瘀,進而形成積聚。勞倦過度則會耗損氣血,導致氣血不足,運化失常,進而形成積聚。

積聚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飲食調節、情志調節、勞逸結合等。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肥膩之物,多吃易消化、清淡的食物。情志上要保持平和,避免情緒激動。勞逸上要合理安排,避免過度勞累。

就醫診治

如果出現積聚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醫師會根據病情進行綜合分析,進行相應的中醫診斷,並給予適當的中西醫療處理,以達到治療效果。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的惡化,有助於恢復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