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雞足針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雞足針法,針刺名。指正入一針,左右斜入二針,形為雞爪的針刺方法。《靈樞.衛氣失常》:「重者,雞足取之」。參見合谷刺條。

雞足針法,又稱雞足穴,是一種針灸穴位,位於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間,赤白肉際處。該穴位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緩解疼痛的功效,主治頭痛、目赤腫痛、鼻塞流涕、咽喉腫痛、牙痛、肩背痛、腰腿痛、腳氣等症。

雞足針法操作方法如下:

1、取穴位。患者坐位,將患肢伸直,足背向上,在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間,赤白肉際處取穴。

2、針刺。用毫針直刺0.5-1寸,局部有酸脹感,針感可向頭面、上肢、下肢放散。

3、留針。留針15-30分鐘,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延長。

4、針後護理。針刺後,局部可出現輕微的針刺感,一般會在2-3天內消失。患者在針後要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。

雞足針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針灸方法,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,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:

1、針刺時要注意力度,不可過重,以免損傷皮膚和肌肉。

2、針刺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以15-30分鐘為宜。

3、針刺後要注意局部衛生,避免感染。

4、有出血傾向、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不宜使用雞足針法。

5、孕婦、兒童、體弱者慎用雞足針法。

雞足針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針灸方法,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上幾點,以免發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