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雞心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雞心蛾

雞心蛾,又稱「暗乳蛾」,屬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見載於清代醫家所著《喉科種福》卷四。此病為「乳蛾」之變證,多因風熱外襲、肺胃積熱,或陰虛火旺,上攻咽喉所致。其名「雞心」,蓋因蛾體(即扁桃體腫脹之狀)形似雞心,色暗紅或紫赤,隱伏於喉關內側,不如「陽乳蛾」之顯露,故稱「暗乳蛾」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咽喉為肺胃之門戶,經絡交會之處。雞心蛾之發,多與以下病機相關:

  1. 風熱外襲:外感風熱邪毒,循經上犯咽喉,氣血壅滯,發為腫蛾。
  2. 肺胃熱盛:過食辛辣炙煿,肺胃積熱,火毒上攻,燔灼咽喉,致蛾體瘀腫暗赤。
  3. 陰虛火旺:素體陰虛,或久病傷陰,虛火上炎,結於喉間,蛾體隱伏不消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咽喉疼痛,吞嚥不利,蛾體腫大如雞心,色暗紅或紫,表面或有黃白腐物,伴口乾、煩熱。若屬風熱者,多兼發熱惡寒;肺胃熱盛者,可見便秘溲赤;陰虛者則喉痛午後加重,舌紅少苔。
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雞心蛾,首辨虛實:

  • 實證(風熱、肺胃熱盛):治宜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,方用清咽利膈湯(《喉科紫珍集》)加減,或普濟消毒飲(《東垣試效方》)。外治可配合吹喉散(如冰硼散)。
  • 虛證(陰虛火旺):治宜滋陰降火,方選知柏地黃丸(《醫宗金鑒》)合養陰清肺湯(《重樓玉鑰》),佐以活血散結之品。

鑑別診斷
雞心蛾需與「陽乳蛾」(急性扁桃體炎)區別:後者蛾體鮮紅高突,疼痛劇烈,發病急;而雞心蛾病程較緩,蛾體隱伏,色暗,多見於慢性或反覆發作者。

此病若遷延不癒,可致氣滯血瘀成「石蛾」(扁桃體肥大硬結),或熱毒內陷引發「喉癰」,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