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雞模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雞模眼

雞模眼,又稱「雀目」,為中醫病名,指患者於光線昏暗或夜間視物模糊,甚或無法視物之病證。其名源於雞隻於入夜後視力減退之特性,故民間俗稱「雞模眼」或「雞盲眼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病與肝、腎二臟關係密切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充足則目得所養;腎藏精,精生髓,髓聚為腦,而目系(目之經絡)上屬於腦。若肝血虧虛或腎精不足,則目失濡養,導致夜間視物不清。常見病因如下:

  1. 肝血不足:肝血虛損,不能上榮於目,多見於久病體虛、失血過多或營養不良者。
  2. 腎精虧虛:腎精不足,髓海空虛,目失所養,常見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年老體衰者。
  3. 脾虛氣弱: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脾虛則氣血不足,影響肝血之生成與輸布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白晝視物如常,然天色昏暗或入夜後則視物模糊,甚或全然不見,常伴有眼乾澀、頭暈目眩、腰膝酸軟等肝腎不足之症。

證型分類

  1. 肝血不足型:除夜盲外,兼見面色蒼白、爪甲不榮、肢體麻木,舌淡脈細。
  2. 腎精虧虛型:伴隨耳鳴健忘、腰膝無力、齒搖髮脫,舌紅少苔,脈沉細。
  3. 脾虛氣弱型:多見食少倦怠、氣短乏力,舌淡胖有齒痕,脈濡弱。

治療原則

以補益肝腎、養血明目為主,輔以健脾益氣。

  • 肝血不足:常用方如四物湯加減,或補肝湯(《醫宗金鑑》)。
  • 腎精虧虛:選用杞菊地黃丸駐景丸(《銀海精微》)。
  • 脾虛氣弱:可投補中益氣湯歸脾湯,以健運中焦、化生氣血。

古籍記載

  • 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及:「雀目者,暮無所見,如雀之夜盲也。」
  • 《青囊真秘》稱其為「俗名近視眼」,然與現代近視不同,實為夜盲之證。

此病證屬虛者居多,然亦有因疳積或濕熱所致者,臨證須辨明虛實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