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雞冠蜆肉外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雞冠蜆肉外障

雞冠蜆肉外障,又稱奚魁蜆肉,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。其特徵為眼瞼內側(脾眥)或白睛(氣輪)處,生有紫紅色肉狀障翳,形似雞冠或蜆肉,漸長可遮蔽瞳神,影響視物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多因脾胃積熱,兼夾肝風上擾所致。脾胃為後天之本,若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致使脾胃濕熱內蘊,熱邪上蒸於目;或情志失調,肝鬱化火,風火相煽,循經上攻眼竅,結聚於胞瞼及白睛,形成瘀血痰濕互結之病理產物,發為此症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局部特徵:病變多發於眼瞼內側(大眥),初起如粟米,漸長成紫紅色肉狀突起,表面凹凸不平,狀如雞冠或蜆肉,甚則蔓延至黑睛邊緣,遮蔽視線。
  2. 全身兼症:或伴口苦咽乾、煩躁易怒、便秘溲赤等熱象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外治法
    • 劆洗祛瘀:以鋒針輕刺患處,放出瘀血,再以清熱解毒藥液(如黃連、秦皮煎湯)沖洗,祛除局部瘀滯。
  2. 內治法
    • 祛風瀉熱:主方選石決明散(石決明、草決明、羌活、山梔子、大黃等),酌加黃芩、夏枯草以清肝火;若痰濕明顯,可合二陳湯化裁。
    • 涼血散瘀:若紫赤腫痛甚者,加丹皮、赤芍、生地黃以涼血活血。

古籍參考
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此症由火鬱血分,瘀滯而成」,強調瀉火與活血並重;《銀海精微》則以「割洗法」結合內服清熱藥,標本兼治。

雞冠蜆肉外障屬實熱證,治療當以清瀉脾胃積熱、平肝息風為原則,外治與內服相輔,以消翳復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