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部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部主」詳解

部主之概念溯源

「部主」一詞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其概念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。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云:「願夫子推而次之,從其類序,分其部主,別其宗司,明其氣數。」此處「部主」指六氣運行中主氣與客氣之間的主宰與從屬關係,為運氣學說之核心概念。

《靈樞·決氣》亦言:「六氣者,各有部主也,其貴賤善惡,可為常主,然五穀與胃為大海也。」此處「部主」則指六氣在人體所歸屬的特定部位,強調氣血精液等物質在體內各有其統屬之所。

運氣學說中的部主

在五運六氣理論中,「部主」體現為主氣與客氣之間的統屬關係:

  1. 主客相從:主氣為常,客氣為變,主氣決定一年常態氣候,客氣則影響異常變化。部主關係確立二者之主從。
  2. 六步分部:將一年分為六步,每步60.875日,各有主客之氣。厥陰風木、少陰君火、少陽相火、太陰濕土、陽明燥金、太陽寒水依次主時。
  3. 氣機升降:部主關係決定六氣升降出入的秩序,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所謂「出入廢則神機化滅,升降息則氣立孤危」。

生理病理中的部主

在人體生理結構中,「部主」表現為:

  1. 六氣所主

    • 精之主在腎
    • 氣之主在肺
    • 津之主在腠理
    • 液之主在骨
    • 血之主在心
    • 脈之主在肝
  2. 經絡統屬:十二經脈各有其部主,如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足少陰腎經主一身之裡。

  3. 臟腑相合:五臟六腑通過表裡關係形成部主結構,如心與小腸、肺與大腸等。

部主與氣化關係

「部主」概念與氣化理論密切相關:

  1. 標本中氣:六氣各有標本,部主決定標本從化關係。如少陽從本,太陰從本,少陰從標從本。
  2. 開闔樞:六經各有開闔樞特性,部主維持三陰三陽氣機運轉秩序。
  3. 氣機樞紐:部主結構形成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關鍵節點,如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,少陽為氣機出入之樞。

臨床應用啟示

雖不涉及具體治療建議,但部主理論對認識疾病具有指導意義:

  1. 病位判斷:通過症狀所屬部主,可判斷病變所在。如汗出異常多考慮衛氣部主失司。
  2. 病機分析:部主失常可導致相關氣化障礙,如腎不主精則封藏失職。
  3. 傳變規律:疾病傳變常循部主關係進行,如太陽傳陽明,太陰傳少陰。

此概念深刻體現中醫整體觀與系統思維,為理解人體生理病理提供重要理論框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