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肌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肌熱,證名。肌表發熱。見《內外傷辨惑論》卷中。有虛實之分。

實證多為外邪侵襲,陽明經脈受病。《景岳全書.傷寒典》:「陽明經病,為身熱,目疼,鼻乾,不眠,脈洪而長。」治宜清解陽明熱邪,用柴葛解肌湯等方。

虛證多為氣虛、血虛所致。《證治準繩.雜病》:「肌熱,燥熱,目赤面紅,煩渴引飲,日夜不息,脈浮大而虛,重按全無,為血虛發熱。症似白虎,唯脈不長實為辨也,誤服白虎必危。宜當歸二錢,黃芪一兩。」《丹溪心法.發熱》:「肌熱亦用黃芪。」「補中益氣湯,治虛中有熱或肌表之熱。」

參發熱、氣虛發熱、血虛發熱等條。

肌熱,是指肌表發熱的一種病證。肌表是指皮膚和肌肉,肌熱是指肌表發熱。肌熱有虛實之分。

實證多為外邪侵襲,陽明經脈受病。陽明經脈是人體最大的經脈,它起於大腸,下行到足陽明胃經,再上行到手陽明大腸經,最後回到大腸。陽明經脈與人體的消化系統關係密切。當外邪侵襲人體,陽明經脈受病,就會出現肌表發熱、目疼、鼻乾、不眠、脈洪而長等症狀。治療這種肌熱,可以用柴葛解肌湯等方。

虛證多為氣虛、血虛所致。氣虛是指人體的正氣不足,血虛是指人體的血液不足。氣虛和血虛都會導致肌表發熱。氣虛肌熱的症狀是:肌熱、燥熱、目赤面紅、煩渴引飲、日夜不息、脈浮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血虛肌熱的症狀是:肌熱、燥熱、目赤面紅、煩渴引飲、日夜不息、脈浮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治療氣虛肌熱,可以用當歸二錢,黃芪一兩。治療血虛肌熱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。

肌熱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臨床上以實證多見。治療肌熱,要根據不同的證型,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