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肌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肌痹,病名。
1.寒濕侵襲肌膚所致的痹症。又名著痹、濕痹。《素問.長刺節論》:「病在肌膚,肌膚盡痛,名曰肌痹,傷於寒濕。」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:「肌痹,其狀皮膚弗營,肌肉XX(同頑)厚而不仁是也。」《張氏醫通》卷六:「肌痹者,即著痹、濕痹也。留而不移,汗出,四肢萎弱,皮膚麻木不仁,精神昏塞。」治用天麻丸、細辛湯、神效黃芪湯、五痹湯等方。參見濕痹條。
2.即脾痹。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「脾痹之症,即肌痹也。四肢怠惰,中州痞塞,隱隱而痛,大便時瀉,面黃足腫,不能飲食,肌肉痹而不仁。」參見脾痹條。
肌痹是由於寒濕侵襲肌膚所致的痹症。其主要症狀為肌膚麻木不仁,四肢萎弱,汗出,精神昏塞。治療上可用天麻丸、細辛湯、神效黃芪湯、五痹湯等方。
脾痹是由於脾虛所致的痹症。其主要症狀為四肢怠惰,中州痞塞,隱隱而痛,大便時瀉,面黃足腫,不能飲食,肌肉痹而不仁。治療上可用補脾益氣、健脾祛濕的方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