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機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機關」詳解

解剖部位意義

「機關」在中醫解剖學中特指人體骨關節結構,尤指肘部、腋下及髖關節等兩端骨相接之處。《骨釋》明載:「凡肘、腋、髀樞兩端相接骨,通曰機關,亦曰關。」此概念強調關節的樞紐功能,為肢體運動之關鍵所在。

《素問·厥論》指出:「機關不利者,腰不可以行,項不可以顧。」說明關節功能障礙將導致腰部活動受限、頸項轉動困難等臨床表現。此論述揭示中醫對關節功能與整體活動能力關係的深刻認識。

經絡氣血關係

中醫理論認為機關功能與足陽明胃經密切相關。《素問·痿論》闡述:「陽明者,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,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。」此處揭示:

  1. 陽明胃經為氣血化生之源,濡養全身
  2. 宗筋(泛指大筋、肌腱)受陽明氣血滋潤
  3. 宗筋功能正常方能約束骨骼、使關節靈活

此生理機制體現中醫「經絡-筋脈-骨骼」的整體觀,解釋為何脾胃功能失調可能導致關節病變。

經穴別名考證

「機關」亦為經穴別名,主要指足陽明胃經之頰車穴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「卒中風口噤不得開,灸頰車二穴。穴在耳下八分,小近前。」《千金翼方》亦載:「凡卒中風口噤不開,灸機關二穴,在耳下八分近前。」

後世醫家如《針灸資生經》等據此將「機關」定為頰車穴之別名。此穴定位於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(耳下八分),咀嚼時肌肉隆起處,主治口眼歪斜、牙關緊閉等症,與「機關」主司運動之義相合。

病理機轉探討

從中醫病理學角度,機關不利可歸因於多種因素:

  1. 氣血不足:陽明氣血虛弱,宗筋失養,如《痿論》所言之「陽明虛則宗筋縱」
  2. 風寒濕邪:外邪侵襲關節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
  3. 痰瘀阻絡:內生病理產物積聚關節,影響其活動功能
  4. 肝腎虧虛:肝主筋、腎主骨,肝腎不足則筋骨失養

歷代醫家對機關病變的治療多從調理陽明、祛邪通絡、補益肝腎等方面著手,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