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擊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擊僕

定義與源流

擊僕為中醫古籍所載之病名,首見於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,亦稱「僕擊」。此症以突然昏仆、不省人事為主要表現,屬中風範疇,後世多稱「卒中」。其病機核心在於正氣先虛,外邪乘虛內襲,導致氣血逆亂、經絡閉阻而發病。《醫學綱目·肝膽部》明言:「其卒然僕倒者,《經》稱為擊僕,世又稱為卒中」,揭示其與後世中風理論之淵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正虛邪中
    患者素體氣血不足,或陰陽失調,風邪(含外風與內風)趁虛入中經絡臟腑。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強調「虛邪賊風」為致病主因,此「虛」即指正氣內虛。
  2. 氣血逆亂
    肝陽化風或痰火內擾,導致氣血上衝巔頂,閉塞清竅,發為猝倒。此與《素問·調經論》「血之與氣,並走於上,則為大厥」之論相符。
  3. 經絡閉阻
    風痰瘀血阻滯經脈,氣血運行驟停,肢體失養而見偏癱、口眼喎斜等症,此屬中經絡之輕證;若邪深中臟腑,則見神昏、失語,屬中臟腑之危候。

臨床分類

  1. 外傷性擊僕
    見於《靈樞·邪氣藏府病形》,指因外力擊打、跌仆所致之損傷,屬外傷範疇,與內科中風有別。此類病症多伴局部腫痛、瘀斑,或內傷臟腑氣血。
  2. 內傷性擊僕(卒中)
    為內科急症,可分:
    • 中經絡:神志尚清,僅見半身不遂、口舌歪斜。
    • 中臟腑:神昏不語,分閉證(牙關緊閉、面赤氣粗)與脫證(目合口開、手撒遺尿)。

古籍論述補充

  • 《金匱要略》論中風:「邪在於絡,肌膚不仁;邪在於經,即重不勝」,可視為擊僕輕重之分野。
  • 張景岳《景岳全書》提出「非風」論,認為此症「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」,強調腎虛為本,與《靈樞》正虛之說呼應。

與相關病名辨析

  • 厥證:雖有猝倒,但多為氣機逆亂所致,醒後無偏癱後遺症。
  • 癇證:發作時抽搐吐沫,醒如常人,與擊僕之神昏持續不同。

擊僕一詞,體現中醫對卒中病症的早期認識,後世雖漸以「中風」為名,然其正虛邪中的病機理論,仍為臨床辨治之重要依據。